教师风采

【湖美人】秦岭:寓情山水纵写意 赤子初心育桃李

作者: 时间:2016-08-29 点击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语有之。山水之趣,人生一大乐事,古有朱子,庐陵欧阳修倾心咏叹,今有秦岭挥毫传情。君欲知个中掌故,何不在此细雨绵绵的仲春时节,随记者于“山水之间”探访秦岭故事……

秦岭

秦岭,湖北美术学院离退休教授,原中国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湖北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院院士,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获“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称号。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三、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中国百家扇面精品展”、“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全国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及多届全国美展、湖北省美术作品展等。 作品入选法国巴黎“五月沙龙艺术展”。2004年1月至3月赴法国巴黎研修考察。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江苏画刊》、《荣宝斋》,并出版有《秦岭国画作品优选》、《当代中国画家精品——秦岭》等画集。

秦岭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幸逢文化春天 求艺孜孜不倦

细雨蒙蒙的三月,带着晨间湿润水汽,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一行敲开了一扇门,此处便是位于昙华林校区内我校中国画系退休教师秦岭教授的居所。记者一行人小心步入秦教授家中,只见客厅赫然一工作台,笔墨纸砚静静置于案上,桌案后墙上贴六七作品,左侧墙面又有二三尺幅与之对应,放眼皆是丹青环绕,流连处笔墨生香。

秦岭向记者讲述创作经历

秦岭生于青海省湟中县,这也是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诞生的塔尔寺所在地,这使他和艺术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幼时秦岭便爱随意涂抹,欲深入系统的学习绘画之时,正赶上十年文革,在举国革命、学习秩序混乱的时代,秦岭在天津做了一名工人,由于资料的匮乏和工作的缘故,本以为与绘画无缘,所幸厂里经常要做思想政治宣传,出黑板报,办专刊,做插图设计,写大字报……秦岭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练习绘画技法和书法基本功。恢复高考后,秦岭练习考学的石膏只有高尔基,这仅有的一尊借来的石膏头像被他反复写生了无数遍,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中的人物也被他当作速写演绎了万种姿态。

然而,正是这些大量的基础练习,为年轻执着的求学者开启了顿学累功的从艺大门 , 1978年秦岭入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两年后又幸运推选到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代培,1982年从上海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上海的大学学习期间,他有幸亲眼目睹了那些封存多年的传统原作,他常常如饥似渴地流连在一个又一个展览现场,孜孜不倦地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着宝贵的营养。1986年,秦岭又进修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秦岭调入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山水画至今。

教学之余,秦岭依然不断地研习传统,深入生活体悟自然。同时虚心求教于同道和前辈。2001年秦岭拜著名花鸟画名家冯今松先生为师。2003年,又拜当代山水画大家李宝林先生为师,自此在艺术道路上屡攀高峰。2004年,在法国的Pont Mary,当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沙德兰看到秦岭的山水画时,他以西方人的审美情感体 悟到秦岭山水画中独特的文化价值。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的艾迪·斯里托教授收藏了秦岭多幅山水画作品,他说他在秦岭的画中感到一种东方人特有的自然精神,其画面中群岩叠堆的视觉景象和互相抵触的几何形所产生的强劲的前后张力给他以强烈的审美体验。

从儿时涂鸦到大学专业训练,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再到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特别的人生经历和求学历程,对秦岭绘画风格无疑影响颇深,亦成就了他结合南北的独特画风。秦岭的绘画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而盛名于荆楚南国,他擅长用线造型,其线条圆润、苍劲,在交错中皴擦、重叠、纵横变化,营造出一种空间感、体积感和量感,他的山水画表现出浓郁的北方山水气息,真实观照自然的同时,探索独有的自我感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骨。

镇纸及毛笔

桌案宣纸及画作

汲西北旷达之源 兼江南秀美之韵

正如院长徐勇民曾指出,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绵延数千年,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成为东方绘画主流。秦岭的山水画创作正是独具时代表现力和发展潜力的视觉方式,秦岭山水画在探索中国画从哲学到图像叙述的继承与创新上独具意味与时代性,其山水画笔墨表现的传承与开拓兼具东西方特点,颇具中国画的震撼力度。

在我校中国画系任教期间,秦岭先后担任了素描,写生,国画等教学任务,长于写意山水。多年来,教学之余秦岭游历中外许多名山大川,钟情于对山水的感悟,他将自然界各种丰富的景象摄入自己的心海,万趣融其神思,探索着使观者难以忘怀的山水类型。其绘画创作以不断变幻的图画性传统,着力探究书法用笔的写意意味,以超凡脱俗的浓墨山水、自然随性的构图意念,描绘山水的深厚悠远。

家中藏书

秦岭认为:绘画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艺术家在感悟自然景观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并且能将这种鲜活的感觉转化成现代笔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山水画中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表现,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如《神农滴翠图》中的山石肌理,抽象性的绘画表现的风骨气质;呈现于《秋染山泉》,《苍岩夕照图》里不可名状的神秘感与坚实的体量感表达了大自然的神秘生机。

古人曰: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下笔方有神。秦岭的人生经历、学养和勤奋、传统功力、勇于探索,成就了他在南北合宗路上的突出成就而名满楚地南国。“他的山水画作品骨法凌劲、丰润华滋、气势沉雄且清气流动其间,大有集南北壮美与秀美于一身,和谐南北之美,成为合宗南北之先行者的山水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原湖北省美术院院长冯今松曾如是评价秦岭及其作品。赏之,有北方汉子之豪情爽直,和南国文士之才情,既可动人胸怀,又可细细品玩,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秦氏之画,有关西大汉之壮然,渐而又兼有十七八女子无穷清新的风姿。

2013年底,恰逢六十岁生辰,秦岭在学校昙华林校区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山水画作品展,综合展出了70余幅山水画作品。李宝林先生赞秦岭道:“他内心充满对自然万象的热情,对绘事孜孜不倦,尊师重道,长于思考,对各个时代大家技法的广泛研习使其诸法皆备,取之自由。”原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山水画大家周韶华先生亦评价他:“创作勤恳、对教学一丝不苟,其作品表现出大西北干冽秋风的苍凉,淳朴的艺术作风使得画作带有真实泥土气息。”如是种种,可谓恰如其分的勾勒出一位徜徉于山水之乐中的艺术家形象。

重传承创新之间 引哲思审美新境

陈丹青先生在其《草草集》一书中,有关于艺术家一词的见解“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阴时时事事能够随手化腐朽为神奇的人”最为平实。之于秦岭,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觉得某一张画画坏了,便停下来放一段时间后再看,在某个地方稍作改动,就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再看又觉得并没有那么坏,一幅画反复琢磨,反而更显韵致。

在长期的教学和艺术创作中秦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汇,他表现手法多样,不同的形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对形态虚实、墨色浓淡的处理有自己独树一帜表达方式。他认为:中国画讲究气象,一个是画家内心的情绪通过恰当的笔法才能展现出画面好的气象。

在秦岭的理念里,中国绘画的传统是绘画原理原则和价值观所构成的恒久结构。谈及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秦岭说道,“我对艺术的追求一直遵循李可染先生‘一只手伸向传统,一只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给予了绘画艺术丰厚的滋养,历代优秀的艺术作品,诸如隋朝《游春图》,宋代《清明上河图》,元代长卷《富春山居图》等等,皆是灿烂而丰富的艺术学习宝库,故而传统文化是中国画发展的基石,没有人能够绕过传统走捷径。但是,仅仅掌握了传统技法还不够,还要了悟技法背后的文化气质。绘画更要具有时代感,要关注当代生活,求艺之人要与时俱进,在时代发展的新环境里创造出属于自我艺术风格的图像。”

除此之外,秦岭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以景抒情。他谈到,山水画创作以自然为对象,唐代画家张躁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意思就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之美并不能自动生成艺术之美,而这一转化过程中,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故而人与自然的沟通在传承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秦岭认为:“中国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的集中体现,乃为国粹。在山水传情间,可以品读出属于中国人的宇宙观。比如;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论与中国画的创作联系不可谓不深;中国画的技法与审美的韵味也体现出中国画内在的辩证关系。若要不断提升中国画的审美水平,唯有深入了解学习古代先贤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哲学思想,并时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方能得到属于创作者自我的感悟和情感。“

近期作品

近期作品

赤诚之心授业 拳拳初心未改

数十年韶华易逝,秦岭把所学与涵养毫无保留的撒播向湖美学子的课堂土壤,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艺术家。

基础培养的重要性在中国画学习中不言自明,秦岭师者李宝林先生曾有“要做参天大树,不做豆芽菜”一说,旨在告诫后人基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秦岭指出,执着与创新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可贵的文化品质。他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反复鼓励学生向新的东西贴近,向任何人的长处学习,真正像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师者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注重学院派系统的、有技巧的、有理论和思考的培养方式。”

秦岭向记者还谈到,“对于绘画创作而言,又要求创作者要有个人独特风格面貌,因此在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十分要紧的,每个人性格各异,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不尽相同。师者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不能一味灌输某一种思想主张,忽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更不能让学生依赖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用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再加以技巧点拨指导实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形成个人风格。中国画创作讲究厚积薄发,用山的沉稳自定,水的涵养气度来磨炼自身,提升审美修养。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以情也。”

爱山乐水 花甲之年写意人生

从教二十余载,秦岭退休之后依旧日日与山水书墨相伴。并且经常外出写生,面对自然,感受生活,在山川之中纵情挥毫泼墨。得闲之时也应各界邀约,参与学术交流,与国内外业界同仁对话沟通。经年习惯使然,出国访问之时,秦岭也带着笔墨纸砚,面对异国山川风物也忍不住用画笔描绘勾勒。正如他所说,“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和对美的理解是中国独有的,这种东方式的表现,是对奇妙世界和自然之美的咏叹。所以,中国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传承也要创新,它将永远焕发着独有的魅力。”

绘画之余,秦岭也喜爱陶器收藏,在餐桌的一面墙上,记者一行有幸见到他经年收集的马家窑器皿静静地排成数列,置于红褐色木质博古架上,营造出古朴自然的氛围,大大小小的书架错落分布于室内各处,生活在书墨环绕之间,仿佛心也会跟着沉静似水。

马家窑等各类不同年代陶器收藏

行文至末,笔者想起翻阅秦岭教授赠予的作品集扉页时所看到的,李宝林先生为秦岭教授作品集作序时写到“我们都是大山的知己”,描述自己和秦岭教授因绘画结缘,数十年经山水润泽滋养而师生情更加紧密的关系。笔者看来,想必在秦岭日渐丰富的艺术表现中,自然丘壑已转换为笔墨符号,成为了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的载体。画面的神秘感和强大张力所显示出的现代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家现代心理的呈现和审美追求。山水之乐之于他们,通过绘画的表达,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趣意的表现。

作品《春绿野秀》

作品《春染河皇》

作品《陇山秋居》

作品《暮色阿什贡》

作品《泉飞翠林中》

作品《云台山揽胜图》

作品《万壑有声含晚籁》

(记者:许仲春 黄志辉 叶诗慧)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