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湖美人】罗实:灵心造物切人文 涉笔造妙见逸格

作者: 时间:2018-05-10 点击数:

罗实,1969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视觉艺术基础部副主任。

近日,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在视觉艺术基础部办公室对罗实老师进行了专访。

罗实老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遇之杯。因此让我们毫不畏惧、充满愉悦地把握命运。”罗实与美术结缘正是如此,仿佛是冥冥之中已注定,就像风筝和放风筝的人一样,风筝之所以能在天上飘荡是因为总有一根线牵引着,这根线有时候也许看不见,但可以隐约感觉到它的力量,而艺术就是命运给予罗实的力量,这股力量让他在这条道路上不忘初衷,一往无前。

当然,罗实在从艺的道路上也会碰到荆棘。他谈到:“人的理想与追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与阅历的丰富而改变。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如何处理衔接的问题,就是瓶颈期。”对于在创作路上碰到的种种困难,他认为首先应该保有淡然的态度,心素如简,宠辱不惊。心灵鸡汤有时也行之有效,他笑言:“偶尔的‘自欺欺人’,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在心理层面克服困难。”其次,要为自己树立榜样,见贤思齐。罗实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力量,它仿佛让人的身体装上了发动机,给你提供前进的动力。但“发动机”有时候也会有问题,中途可能会慢下来甚至是停滞。这个时候,榜样就会起到作用。那么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榜样?罗实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时候榜样不一定是很高大上的,有些细微的事物也可以是榜样,要多留心生活。也许只是一个小细节,却也能激励人坚持下去,再走一段很长的路。

灵心胜造物 妙手夺天工

在罗实的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图像切片。的确,他钟情于人文题材,离我们不太远的历史他亦皆喜爱。于髫龄时,这些东西在他的心里扎根,融入他的骨髓。所以,他热衷于画老照片,穿军装的军人形象和戏曲人物都是他最喜爱倾说与追忆的载体。这种正面形象,能够时时鼓舞着他,“我觉得这些形象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包括有历史感的建筑、风景,这些东西都自带独特的语言体系。”就像罗实的《红色记忆》,作品的对象是他从最开始的认知到现在,都觉得很酷、很潮的军装人物,而军装也代表了精神上的崇高符号。在那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这种人人皆穿军装的潮流,恰恰体现了最大的平等、最大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最高精神的追求。罗实还谈到安迪沃霍尔第一次来中国时,看到北京街头千人一面的着衣风格无比赞叹,那就是一种集体的力量。对于罗实而言,军装就是他心中的力量标志。“我高中时也穿过军装,而且一定要买到最好的军装,我内心深处觉得那代表着正直,代表着一往无前。”

除上述提到的军装形象外,罗实对武汉长江大桥也有着特别的感情。他认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充满了历史感,复古而又文艺,粗犷却又精细,融汇了武汉的特色与精神,直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交通功能,同时也见证了武汉的发展跨越,所以他在作品中描述与展现桥的精神,通过对武汉近代老建筑的表达试图唤起内在的自我认同。作为一个艺术家,罗实的作品都是为了心中那片信仰的净土而创作的。对于蕴含着历史背景的人和事物,他永远都是怀着一颗谦卑的心,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之对话,去聆听历史的声音,审视古今,表现了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艺术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用彩色的菱形网格去处理画面是罗实独特的创作手法,也是他不断探索、突破自我的成果。“开始的出发点,就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绘画面貌。我很坚信的一个原则,作品要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能在50米以外能让别人认得出来,并且看过以后两天也不会忘,这张画就是成功的。”在努力寻找自己风格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张几乎毁掉的作品上,罗实大胆尝试,用胶带作间隔,在画面上再次覆盖一层层色彩,彼此交叉反复,结果这个大胆的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罗实说,“也就是从这个时期,我开始对这种表现手法反复锤炼,不断总结而趋于完善,这种艺术风格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手法并不是单纯为了装饰而作,任何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才是作品最终成功的标准。比如,军装在我眼中看来是绿的、革命的,向前的,而在观众眼中可能不一样,它可能代表战争是消极的。其实这是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已经告诉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色彩和观念去看待这个事物。再比如,传统的松树是绿色的,而且还有光原色,环境色等,但为什么我这个松树不一样?怎么什么颜色都有?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看待事物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我们的回忆,在时间的流逝后,在这个维度里面,也可以不一样。”罗实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他给予了画面与观赏者“互动”与“对话”的机会,让欣赏者能更好的更大胆的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去细细品味,而这也是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红色记忆No1 1.5m*1.5m 布面丙烯

红色记忆No3 1.5m*1.5m 布面丙烯

红色记忆No4 1.5m*1.5m 布面丙烯

红色记忆No5 1.5m*1.5m 布面丙烯

得知在俄顷 积之在平日

作为视觉艺术基础部副主任,罗实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基础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清代书画家松年云:根脚不固,虽雕梁写栋,亦是虚架强撑,终防倾倒。罗实也以起盖楼台为喻,与古人所言不谋而合:“我们将来的高度,将来能走多远,都取决于我们的基础,就像房子有多高,就取决于它的地基有多深。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埋在地下你看不见的,真正的成功取决于地基,基础决定你的眼界。”作为大一新生,视觉艺术基础部的学习就是为了告诉学生艺术标准在哪里,它的可能性是什么。现在可能很多同学已经忙着想在大学寻求个人的风格,其实并不需要太心急。 “一年级,知道什么叫审美,以后三年继续学习技法和专业知识。有些人是老天爷眷顾的,天生绘画就有一种魅力,出手就有才华。但这种人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成长,最后技术的熟练掌握,尤其是价值观的成熟,才决定了他艺术的面貌。”在罗实看来,宝贵的四年大学时光,学生要用这个时间去完善自己,不要急于求成,只要静下心学习,一定会有收获。

作为一名老师,罗实始终心系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湖美的教育默默耕耘。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耐心地与学生交谈,启发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授课方式。他觉得老师与学生的经常沟通,在促进学生勤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老师教学的技巧,促进老师的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从高中被动学习向大学主动学习过渡,罗实与视觉艺术基础部其他老师一直在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敦促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基础部学习阶段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眼界,并慢慢渗透到自己的判断与标准里。罗实谈到,“课程永远没有最合理的、最正确的时候,是一直没有的。有的课程可能适合他,但不适合你。我们只能按照一个普遍规律来。今年是学校第一年在大一就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让大一同学能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在绚丽的大自然中去体会春天的蓬勃生机,带着愉快的心情和作为艺术家的感受去重新审视这片土地,重新找回对画画的兴趣与热爱。”

红楼 1.5m*1.5m 布面丙烯

长江大桥 1.5m*1.5m 布面丙烯

2012,春 1.5m*1.5m 布面丙烯

烟花三月 1.5m*1.5m 布面丙烯

五星红旗 1.5m*1.5m 布面丙烯

与物皆无累 终年惬本心

“画当形为心役,不当心为形役。”罗实认为,视觉是无法取代的,主要是通过眼睛来感受,以目入心,以手出心。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对客观世界的用心体悟,才能让自己的情感在画面中自然而理性地张扬。认识自我,方可动人。 正确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才能掌握对画面的拿捏规律,带着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去丰富完善创作,好的作品才能成立,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它自由又富有想象力,艺术的趣味性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艺术创作者要大胆创作,每个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与语言的都有其独特性。罗实常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犯错,尽管到处闯到处撞。他说,“人需要活力和精神,倘若一开始大家都很老成,从来没有经历、没有痛苦,从来都是阳光灿烂。那他就没有历练,画不出有深度的东西。做艺术,最核心的事情就是保持批判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不用陷入迷茫,更不要迎合大众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感受。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保有一颗清净之心,去除急欲与纷扰,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自由自在地在绘画中流露自己的心迹,真正好的东西,它往往也可能是孤独的。”

罗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逐名利,如诗人杜甫所言:“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谈到对未来的期许,罗实仍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艺术。他说,“作画还是会顺应内心的感受,听从内心的指引。“我的画风也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要去浇灌它而不是刻意制造。所有的成长一定是有感而发的,也一定是有根源的。我不会去做我不了解的东西,所有的改变都是有自己的逻辑。”

多载执教岁月,罗实以师心促湖美莘莘学子成器,以师德滋湖美桃李芬芳。躬身画布时,罗实心有万千,不着一尘,以记忆与情怀为载体,精神与人格的独立生于笔下,于浮世中守静,于涉笔中关注人文,随笔生情处正是一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附:主要业绩

2017年 《那年月》 湖北美术馆 中国武汉

2016年 《意大利架上作品邀请展》 意大利罗马

2014年 《中意当代艺术邀请展》 意大利斯波莱托国际艺术节

2012年 《后学院艺术》 中国武汉

2011年 《回顾与展望》 中国武汉

2010年 《柒来捌往》 中国武汉

2009年 《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 中国武汉

2009年 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中国武汉

2008年 《在场》武汉•2008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武汉

2007年 《形形色色》,798艺术区红鼎画廊,中国北京

2007年 《 第二届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6年 《非常印象-各行其道》,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6年 《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原弓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6年 New China,Pablo’s Birthday画廊,美国纽约

2006年 《限制与自由》,《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中国武汉

2006年 《非常印象—“后生代”》美术作品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5年 湖北风景画展,中国武汉

2004年 第十届湖北油画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3年 湖北油画精品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2年 湖北小幅油画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2年 湖北教师双年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0年第九届湖北油画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武汉

(文:陈梁昊 陈敏华 录音整理:黄雪玉 摄影:陈敏华)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